發布日期:2021-06-17
本站訊(記者 趙暉 攝影 陳曉金)6月16日上午天津大學關工委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是紅色基因傳承人”主題教育活動,天津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劉長喜,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孫廣平參加活動并致辭。天津市關工委教衛體部部長吳炳岳,天津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名譽主任楊希祿,天津市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劉十洲,天津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副秘書長吳鐵成、劉秀艷等領導受邀參加。
孫廣平向蒞臨指導的關工委各級領導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說,天津大學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謀劃安排,將黨史學習教育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廣大“五老”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多年來,天津大學關工委堅持以創新促發展,從理論學習宣講、講述革命傳統、基層黨支部建設、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大學生社團思想引領等方面充分發揮“五老”獨特優勢,落實好培養教育青年師生的重責大任。他希望我校關工委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希望同學們要傳承好紅色基因,繼承好光榮傳統,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劉長喜說,天津大學關工委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精心組織、突出特色、務求實效,體現了“實”、“精”、“廣”等特點。 一是制度建設實。28年來,天津大學關工委建立了一系列好制度、好做法,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品牌工作精。今年的“讀懂中國”活動以“講好入黨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充分挖掘本校特色和紅色資源,聚焦“有故事”的老同志,打造了一批生動鮮活、教育意義大、感召力強的優秀作品。三是平臺搭建廣。為傳承紅色基因,發揮“五老”優勢,天津大學關工委搭建了多個平臺,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實落細。同時,劉長喜對天津大學關工委工作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要持續不斷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開展黨史教育作為貫穿全年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出實效。二是要依托關工委品牌活動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要主動將面向青年學生的黨史教育融入到已有的思政品牌活動中,在提升品牌活動內涵的同時,將黨史教育做實做深、做出特色。三是要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要主動對標對表上級要求,進一步加強關工委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建設,推動關工委工作再上新臺階。
在這次主題教育活動中,首先進行了天津大學關工委紅色基因傳承系列活動展示,從1993年天津大學關工委成立到2021年慶祝建黨百年,對關工委工作進行了系統回顧,關工委老同志28年如一日潤物無聲培養青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令現場師生動容。隨后進行了“讀懂中國”活動優秀視頻展播,現場師生共同觀看了印邦炎教授、趙黎明教授先進事跡的視頻短片。最激動人心的是“五老”訪談環節,葉聲華院士、沈大棟老師、李宗耀老師、陳士俊老師和亢一瀾老師走上舞臺與青年學生互動交流,前輩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真實感悟講述對黨和國家的真摯情感,寄語青年學生,現場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北洋話劇團表演原創話劇《醒世驚雷》選段,重現了天津大學校友、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張太雷用青春和生命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堅守和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天津大學學生黨史宣講團學生結合個人成長經歷和黨史學習教育體會,以青年學生視角,聲情并茂地講述了侯德榜、李曙森、劉振昌、王其亨等老一輩天大人愛國奉獻、矢志報國的感人故事。學生們聲情并茂,時而高亢、時而深情,展示了當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愛黨愛國的真摯情感。
活動中黨委宣傳部部長呂靜宣讀了《天津大學關于成立學生黨史宣講團的決定》,并聘請關工委老同志擔任學生黨史宣講團指導教師,關工委老同志將《天津大學老干部回憶錄》和“讀懂中國”視頻資料光盤作為紅色學習資料贈送給同學們。
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孫廣平向參加《信仰之路》——天津大學離退休教職工百人百日百篇百詞經典誦讀活動的老同志和青年師生代表頒發了活動誦讀卡;老同志們帶領青年師生黨員和全場師生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隨后,退休教師張昉、劉艷莉和青年教師郝音、王健分別上臺演唱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和《不忘初心》,歌聲中飽含著兩代人對黨的熱愛和深深祝福。最后,全場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紅色基因在歌聲中傳承,共同祝福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